《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也是“两个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切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性和广泛性,需要加强融入内容的丰富性,运用灵活变通的方式,有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价值与现实价值。
加强融入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自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思想智慧结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路径,理应兼收并蓄,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也需考察和顺应中国当下的具体国情,更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质和凝聚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内容必须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地建构课程内容。不仅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的丰富性,也要兼顾教学过程中对内容讲授的渐进性,守正与创新并举。既要防止对历史故事和思想理论的盲目堆砌,也要避免对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意蕴的浅读和误读。
以灵活变通的方式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在高校场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赖于思政理论课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调整和改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熟练应用各种新型教学工具,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有机协同;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内容深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促使学生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认同高校所授思想政治理论,并能主动地在实践中践履和躬行;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教化和行为指导作用,因势利导,以纷繁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形式充分调动青年大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高—低”“上—下”关系,寻求搭建师生间平等交流和有效互动的桥梁,谨防出现政治理论课学生对内容及授课教师有刻板印象和排斥反应,教师消极授课、漠视学生思想道德层面需求的现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需要注重将理论教化和现实关怀紧密结合,凸显融入的合理性与价值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断地存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被继承弘扬,是因为它具有对个体性情之陶冶作用和对社会生活之内在规范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内容设置合理性、授课方式科学性、教学目标价值性相统一。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固有的统一思想、整合社会的功能,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前提下,不断补充新的意蕴。既要注重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功能,也要着眼于现实,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时代语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全过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有效、合理地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转载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