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全媒体时代加强思政教师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对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党建为抓手,着力提升思政教师在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政治认同
提升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高校思政教师首先必须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践行者。当前,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虚化、僵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有效克服这类现象,就必须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要求,抓紧、抓严、抓实高校各部门各岗位的党建工作,尤其须对思政教师的党建工作提出更为特殊、更为严格的要求,让思政教师成为党建研究和实践引领的倡导者、先行者、推动者。要加强对思政教师党建工作的考核考查,建立比其他教师岗位更加严格、相对独立的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制度,确保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政治认同。
二、以责任为使命,着力提升全媒体时代思政教师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政治站位
高校思政教师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职教师,是高校担负“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当下,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或“不太感兴趣”,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牢记岗位责任,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困惑和难题,以帮助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己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三、以学习为赋能,着力提升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业务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时常会出现教育者觉得思政课程不管用、受教育者觉得思政课程不实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思政教师的个人功底和能力。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学习为赋能,努力做既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又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的良师,通过思政教育让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以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实际效果
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高校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关注、更感兴趣、使用率更高。高校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意识形态表达等方面加强创新,对学生所关注和使用的各类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实时掌握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和生活。
第一,思政教师要创造性构建数字化课堂,增强高校思政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多样性、准确性等特征,可以为思政课堂教学提供海量的、多样化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各类信息,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引用爆款微视频、热点电影、电视剧、对最新网络事件予以关注等形式、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不再枯燥乏味,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二,思政教师要创造性打造能够“吸粉”的思政教育官方“自媒体”,拓宽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渠道。高校思政教师要主动打造思想性、趣味性、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教育官方“自媒体”,传播学校和社会热点事件并及时解读、解惑,正确引导舆论事件,解决好意识形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第三,思政教师要创造性推进意识形态环境的净化工作,营造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思政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关注的网络媒体和可以影响学生的网络媒体,尤其是针对网络信息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高校思政团队要构建净化、监管意识形态环境(网络语言、图片、视频等)的工作机制,为净化校园意识形态环境发挥思政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