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汇理  立德树人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0-2021学年)2021年11月

作者: 时间:2021-12-14 浏览: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2

1.教学用房 12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3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5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6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7

(五)创新创业教育 17

1.整体实施情况 18

2.组织管理方式 18

3.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8

4.创新创业工作成效 19

5.进一步工作计划 19

四、专业培养能力 20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20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0

)实践教学 22

五、质量保障体系 23

(一)校领导情况 23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24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24

1.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24

2.育人为本、规范管理,推进学生工作创新发展 24

3.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办学 25

4.学校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5

5.学校计划加快构建“智慧化”校园 26

(四)质量监控 26

六、学生学习效果 27

(一)毕业情况 27

(二)就业情况 27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28

七、特色发展 28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9

附录 31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31

 


学校概况

 

2020年4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学校系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城,汉口北大道胜海大道1号。

2002年创建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万人。学校设有40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其中,既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开设国际交流班,与英国考文垂大学、韩国大真大学等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现有教师6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99。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副主席等专家学者,也有“985”高校博士,美、英、法、德、澳、韩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

学校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区域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已与学大教育集团、武汉会议中心等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在部分专业开展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学校还依托投资方的产业背景,与武汉市汉阳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报考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实行“全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站式求学目标。自2016年起,学校在金融学等4个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专业深造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学校坚持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目标是:切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高质量内涵发展,在继续加强主校区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黄石大冶高职校区和黄陂六指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体两翼,同步发展,”的格局。五年内,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高职(专科)生规模达到20000人左右,力争成为“全国知名、省内一级、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一所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将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融入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要求,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决破除“五唯式”评价观念,建立“五育并举”育人评价体系,深化德智体教育内涵,创新美育和劳动教育新形式和全过程评价办法,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自信”,扎根人民、热爱学校、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的40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近年来新增10个本科专业,暂停11个本科专业的招生,形成“以经管为主干、以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在艾瑞森校友会2020排名中,学校位列湖北省独立学院一流专业第八,拥有1个中国一流专业(5星),1个中国高水平专业(4星),8个区域一流专业(3星),22个区域高水平专业(2星),9个区域知名专业(1星);金融学专业被列为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专业(4星),在湖北省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七;英语专业被列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专业(5星),在湖北省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八。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2020-2021学年本科在校生10309人(含一年级2352人,二年级2374人,三年级2796人,四年级2787人)。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1124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2.67%。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10309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0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815

硕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博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留学生数

总数

0

其中:本科生数

0

硕士研究生数

0

博士研究生人数

0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0

普通预科生数

0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0

函授学生数

0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905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1年,学校计划招生3130人,实际录取考生3125人,其中本科录取2514人(西藏6个计划未完成),专升本录取人数为611人,综合报到2938人。实际录取率为99.84%,实际报到率为94.01%。自主招生0人,招收本省学生2423人。

学校面向安徽、广西、上海等21个省(区、市)招生。其中艺术类仅在湖北、河南、山东招生,体育类只面向本省招生。除去西藏,所有省份都是高出批次线录取,其中文科录取线超出批次线最高的是吉林省,高出批次线75分,理科录取线超出批次线最高的是陕西省,高出批次线59分。除西藏外,录取线文科最低为福建省,高出批次线10分,录取线理科最低为内蒙,高出批次线1分,生源质量较去年差别不大。今年是新高考改革高考招生第一年,涉及我校有4个招生省份,本科复读考生较去年大幅增长,同时我校在西藏第一年招生,招生计划未完成,导致整体录取率和报到率下降较去年略有下降。

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2 生源情况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海南省

本科批招生

0

0

24

0.0

0.0

466.0

0.00

0.00

59.50

 

上海市

本科批招生

0

0

10

0.0

0.0

400.0

0.00

0.00

5.40

 

云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21

29

0

500.0

435.0

0.0

20.60

20.80

0.00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8

12

0

466.0

434.0

0.0

38.90

51.30

0.0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32

36

0

454.0

412.0

0.0

33.30

38.90

0.0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15

17

0

467.0

423.0

0.0

13.90

31.00

0.00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737

801

0

463.0

397.0

0.0

24.00

30.80

0.00

 

安徽省

第二批次招生A

8

14

0

519.0

415.0

0.0

20.00

32.60

0.00

 

甘肃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0

13

0

432.0

336.0

0.0

26.40

29.60

0.00

 

贵州省

第二批次招生A

31

43

0

479.0

367.0

0.0

13.00

17.10

0.00

 

河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27

32

0

466.0

400.0

0.0

42.90

59.70

0.00

 

黑龙江省

第二批次招生A

6

9

0

354.0

280.0

0.0

52.50

56.50

0.00

 

吉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6

19

0

335.0

305.0

0.0

86.00

59.70

0.0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7

18

0

496.0

443.0

0.0

31.40

21.20

0.00

 

山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B

13

17

0

393.0

343.0

0.0

51.00

41.80

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3

15

0

350.0

302.0

0.0

48.30

48.50

0.00

 

西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0

4

0

325.0

305.0

0.0

-325.00

-28.30

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46

59

0

413.0

348.0

0.0

17.00

37.90

0.00

 

陕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6

11

0

406.0

341.0

0.0

54.60

63.40

0.0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2

18

0

392.0

301.0

0.0

28.10

31.60

0.0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43人、外聘教师114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00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4.76

按折合学生数11172.0计算,生师比为19.17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1.4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5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3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1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5.51%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3。

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本学年

534

114

600

19.17

上学年

430

48

454

21.89

注: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临床教师*0.5)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4。

4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534

/

114

/

职称

正高级

29

5.34%

9

7.89%

其中教授

29

5.34%

9

7.89%

副高级

125

23.02%

36

31.58%

其中副教授

77

14.18%

20

17.54%

中级

160

29.47%

48

42.11%

其中讲师

136

25.05%

18

15.79%

初级

149

27.44%

2

1.75%

其中助教

139

25.60%

1

0.88%

未评级

80

14.73%

19

16.67%

最高学位

博士

14

2.58%

13

11.40%

硕士

396

72.93%

42

36.84%

学士

80

14.73%

34

29.82%

无学位

53

9.76%

25

21.93%

年龄

35岁及以下

261

48.07%

28

24.56%

36-45岁

150

27.62%

47

41.23%

46-55岁

39

7.18%

32

28.07%

56岁及以上

93

17.13%

7

6.14%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2、图3、图4。

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32,占总课程门数的30.60%;课程门次数为770,占开课总门次的22.85%。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0,占总课程门数的5.53%;课程门次数为114,占开课总门次的3.38%。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5,占总课程门数的4.15%;课程门次数为84,占开课总门次的2.49%。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87,占总课程门数的26.45%;课程门次数为656,占开课总门次的19.47%。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80,占总课程门数的25.81%;课程门次数为622,占开课总门次的18.46%。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6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32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50.00%。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0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62.50%。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04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36.62%。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教学运行经费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按照日常运行支出项目确定预算额度,并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财务部门依据预算总额筹集资金,充分保障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为确保主校区功能完善和新校区建设目标、教学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更新迭代、教职工待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上游、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改善、建设美丽校园等目标如期实现,必须进一步完善学校自主财务管理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多措并举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践经费管理办法》、《教学经费二级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等专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各运行项目的经费来源、审批、使用、考核等。

2020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075.14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46.42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3.39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857.45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142.03元,生均实习经费为32.39元。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7。

 

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2021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58.04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54.40万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7.23万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41079.17m2,其中教室面积48608.49m2(含智慧教室面积0.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45874.91m2。拥有体育馆面积6971.33m2。拥有运动场面积22564.13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1172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51.95(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4.37(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2.63(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4.11(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62(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02(m2/生)。详见表5。

5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580350.05

51.95

建筑面积

272315.86

24.37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41079.17

12.63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5874.91

4.11

体育馆面积

6971.33

0.62

运动场面积

22564.13

2.02

※数据来源表2-1占地与建筑面积,表2-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36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33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3.79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2.48%。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7291台(套),合计总值0.324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25台(套),总值543.93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0309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3142.88元。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29039.37m2,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91.596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2.36册;拥有电子期刊62.1443万册,学位论文438册,音视频39715.0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5898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7667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1085万篇次。

目前,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数2400个,其中电子阅览区的座位数98个。馆藏纸质图书91.5966万册,在去年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读者需要,购置了2万册图书,此期间到馆16814册。2020年图书流通量5898册。根据中国知网后台统计数据,全年电子资源访问量7667次,下载3.1085万篇。

图馆会通过组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为学校的学风建设、文化内涵建设科研工作提供多维度服务。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践行“特色兴校”理念,建设一批具有行业性、差异性、优势性的特色专业,不断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品牌效应。以“双示范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现特色专业建设和应用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

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以基础性专业和新兴交叉型专业为两翼的专业特色体系。对于设置不合理、培养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教育部亮牌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加强学校专科与本科专业的资源对接,稳定并适度扩大“专升本”办学规模。建立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和特色专业建设引导机制;建立资源集约、功能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优势特色专业和学科(跨学科)一体化发展体系,促进专业与学科协调发展。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布局变化,科学分析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办学积累,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坚持办学质量效益和长远稳定发展相结合,集中力量分批建设与地方经济结构联系紧密的应用型特色专业。重点围绕黄陂建设“国际性航空门户枢纽、全国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武汉城市圈制造产业中心、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引领区”的发展需求,紧盯重点领域行业,优化学科设置,提高专业和产业的契合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构建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整合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构建特色专业集群,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和市场发展方向积极拓展申报新专业。

2021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6所示。

 

6  全校各学科2021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哲学

-

-

-

理学

65.90

17.34

24.28

经济学

62.23

21.70

23.36

工学

75.81

16.84

32.78

法学

72.12

7.88

23.03

农学

-

-

-

教育学

66.87

14.68

26.19

医学

67.82

8.56

33.74

文学

69.29

14.92

23.89

管理学

62.40

19.53

26.80

历史学

-

-

-

艺术学

56.27

24.49

43.73

 

(二)课程建设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上半年,学校启动了第一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及建设,第一批获批20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校级一流课程的基础上,择优推荐11门课程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基础护理学》(主持人:曹佑梅老师 )获批认定为湖北省2021年度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新闻摄影》(主持人:鄢婷老师 )获批认定为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加上去年获批的4门,现共有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国家级一流课程也获得一个申报名额,由医学院组织申报的课程生物化学国家正在组织评审当中。

我校已建设有MOOC课程60门。在教学安排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减少了教学总时数,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各专业按照3:1的比例,科学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拓展学生选课空间。

学校实施了“平台+模块”的教育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使课程设置思路更为清晰。优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总学时,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关创新学分项目,采用创新学分冲抵公共选修学分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研习,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085门、3370门次。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7。

 

 

7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人及以下

本学年

9.31

6.80

22.43

上学年

3.39

1.82

20.66

31-60人

本学年

55.86

17.48

67.66

上学年

86.44

10.91

64.41

61-90人

本学年

24.40

13.59

8.17

上学年

6.78

16.36

13.24

90人以上

本学年

10.43

62.14

1.74

上学年

3.39

70.91

1.69

(三)教材建设

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根据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需要,鼓励自有教师自主或参与编写适合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教材,2020年学校教师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4部。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规定选择近3年出版的优质教材应用于教学活动。学校要求选用教材要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课程应包含的整体知识结构,实践应用及前沿发展状况,具有学科发展上的先进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要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各级规划教材,全国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优先使用并认真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坚决做到“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学校现有各类实验用房169间,其中专业实验室共140间,均为教学类实验室,涵盖学校10个学院,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二号楼、五号楼和六号楼。实验室由教务处统筹管理。

实验室安全建设及危化品相关情况已制定并实施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准入办法(试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生实验守则》等。我校目前只有医学院涉及危险化品学的使用,现有18种危险化学品,其中易制毒化学品11种,易腐蚀化学品2种,易燃化学品5种,实验室保管危化品总量20升。危化品、废液均设立了专门的存储场所,明确标识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危化品收发、存储、使用均实行双人双管制度,并有详细的记录。本年度已处理危化品废液共计0.86吨。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情况2021年已完成在校生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成绩合格且签订安全承诺书的学生获得实验室安全准入资格,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我校定期邀请消防安全部门来我校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利用网络等多种宣传阵地刊播教学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我校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除医学院有少量危险化学品、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有部分专用机械设备外,尚没有其他生物、辐射等重大危险源物品使用,教务处每月巡查一次。

作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实验课程高度重视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119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13门,涉及9个学科门类37个本专科专业,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22门。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176.68,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54.38,占比30.78%。学校聘请具有良好献身精神和强烈服务意识的实验员做学校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安全等工作的日常管理,以此保障实验课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学校要求实验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对于实验仪器,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资料,尤其是机械类和危化品类实验室,根据学校出台的《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实验室安全知识汇编》等22个相关规章制度文件和操作规范,指导学生安全操作,辅助任课教师规范相关实验流程。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严格管理,规范各环节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毕业生论文(设计)的质量。本学年学校192名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人均指导学生数为11人,学校通过多种办法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求各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和后期质量把关工作,全程监控工作进度与质量,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要求指导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6号文件精神。提高论文指导教师是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论文指导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科学知识传授、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等问题进行严格要求。

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与参考文献、撰写和答辩全过程体现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在论文(设计)的题材上,强调论文的实用性(如: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创新设计等形式),强化原创性、创新性、实用性要求,科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选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旨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以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从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期检查、论文初稿、论文查重、定稿、答辩等工作,按时间节点做了详细的要求,各学院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调整工作的时间和内容,指导教师对要做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调理和规划,在做好各项工作任务提前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服务教学的同时,更好的保障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9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2757人次。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数量逐年增加,学校年计划新增实教学习基地十余个。

根据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学校积极强化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正在逐渐形成互惠互利、校地共赢的发展格局。在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精神指引下,通过与实习教学实践单位协商,将以往学科单一的实习基地转化为多学科、综合性实习基地,并积极促成实习基地向实习就业基地的转化,为地方留住人才,为学校学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

(五)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精神,2021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1.整体实施情况

2021年,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自4月起,组织开展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系列活动。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有582名同学和120余位指导老师参与申报了109个“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采取学院初赛和学校决赛两个环节,分为网评和现场展示答辩两种形式进行。经过院赛评选推荐,高教主赛道的22个项目和红旅赛道的13个项目进入学校决赛,经过校赛评审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推荐高教主赛道的5个项目和红旅赛道的3个项目进入省赛阶段。经过评审,我校在省赛中获得1个银奖,4个铜奖。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申报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7个创新训练、2个创业实践训练共9个项目获批立项。

对于已立项的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财务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大力支持,教务处积极督促,学院认真落实。

计划在2022年结题项目,要求其务必高质量按时完成结题工作。对于其中的创业实践项目,学校将整合优势资源,以指导教师为抓手,加强学生成果转化能力。

2.组织管理方式

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成立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与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教务处牵头,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学工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整合优质资源,突破条块分割,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3.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我们实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措施有:

1加强课程建设

学校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增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结合疫情等原因,学校在原有网络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大网络教育资源拓展力度,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网、“智慧树”等13个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平台,选用近500门课程供学生学习。

2)实习创新创业奖励学分

学校出台的《创新创业奖励学分管理办法》,从制度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积极联系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力求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

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专业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探索“创业导师” 聘任制度,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专家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校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4.创新创业工作成效

近两年,学校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让有专长、有特色的学生脱颖而出。学校荣获国家级奖项71个,省部级奖项136个。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两位学生获得一等奖。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南赛区比赛中,我校信息与计算机学院两支学生队伍参加了基础组和电磁组比赛,均荣获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在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决赛中,我校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十余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个人全能全国二等奖和个人全能全国三等奖,团队荣获全国团体三等奖等。

5.进一步工作计划

1)学校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国创计划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将管理机构负责协调落实条件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国创计划日常管理做的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完善国家、省、校三级“大创计划”项目申报制度,将校级优秀项目,经学校优势资源整合强化后,再进行省、国家级项目申报。

3)强化项目负责人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推进做到认真负责,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组织好相关报告撰写工作。

4)逐步建立国创计划师生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对国创计划项目团队成员和导师的培训和管理。

5)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力求推动国创项目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依法治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围绕“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科为重、学风为魂、学苑为基”和“重规划、重体系、重制度、重质量、重考核、重保障、重实效”的办学思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凝练特色、整体提高”为基本要求,以“完善布局、优先重点、有所取舍、抓好增长点”为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医疗大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巩固发展经管类传统优势专业,不断推进新文科转型和工科创新,调整不合理的专业布局,淘汰社会需求不足、自身建设薄弱的专业,积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公共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

1.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均应学习的共同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美育等课程。该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由学校统一制定。

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管理、法律、自然科学等素质教育类课程。该部分课程本科生需修满6学分,专升本需修满3学分,专科生需修满4.5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的专业先修课程。

该部分课程应具有明显的专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为必修课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程是传授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是厚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专业方向、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

该部分课程开设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对应就业方向,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

4.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一般应为必修课。

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验与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专业实验与实训课程可为课程内实验实训,也可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集中组织实习,也可分散组织实习。

各类课程内专业实验实训,必须在“课程安排表”中分别列示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

社会实践一般应安排寒暑假进行。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并确保经、管、文、法、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为总学分的20%;理工农医类不少于25%;专科专业应不少于50%。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积极破除“五唯”思想,坚持把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师生为主体,以课程教材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改革为抓手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有针对性的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保障,以队伍建设为主导进行课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教育、以校园环境为延伸进行文化育人、以社会资源为补充进行协同育人。从人才培养新要求出发,把握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和责任担当。

学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特别重视整体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学校教职工能够理性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生也接受并认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协同推进的初步成效。

学校着力从三个维度构建协同机制,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1. 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运行的主体协同。

2. 实现立德树人内涵要求全面贯通的内容协同。

3. 实现立德树人有效推进合力共为的方法协同。

立德树人机制在专业建设方面体现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以“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凝练特色、整体提高”为基本要求,以“完善布局、优先重点、有所取舍、抓好增长点”为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医疗大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巩固发展经管类传统优势专业,不断推进新文科转型和工科创新,调整不合理的专业布局,淘汰社会需求不足、自身建设薄弱的专业,积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科专业体系。

)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教育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价值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专业培养标准,修订实践性教学各环节内容、目标和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实习实训全过程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与课程相结合的认知性试验(包括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和课程社会实践)、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实习实训、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训、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毕业设计等5个板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验课开出率,保障实践教学课时占比,形成“教、学、做、创”循环提升的实践教学过程体系。

不断提升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

坚持人才、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地方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发挥学校地处长江新城和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毗连阳逻新港的区位比较优势,加强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发、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5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名,所占比例为60.00%,具有博士学位1名,所占比例为20.00%。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进一步凝炼文理精神,引领学校全体树立“团结、实干、创新、善成”的精神作风。把全体师生员工思想统一到齐心协力落实发展规划具体目标的征程上,要让全校师生了解规划作为学校纲领性文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最大程度谋求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形成规划意识和行动指南。通过广泛宣传,吸引广大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为实施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学校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董事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健全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妇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共同奋斗,保障规划行动纲领的顺利实施和各项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学校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完善教师专心本科教学的激励机制,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表彰钻研教学且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教学民主化管理,提高师生在教学决策活动中的参与度。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在践行"全员育人,教学,管理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服务育人理念,发挥服务育人作用,升华服务育人工作,为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目标积极努力。

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教学工作中,运用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教学目标,有力保障良好的教学管理能科学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建立了有序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坚持树科学成才观念,重点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人才培养标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开展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建设,做好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科思政,实现省级精品思政课程零的突破。以“第二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文理大讲堂”为重要载体,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爱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诚信教育。覆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修订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加强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纳入其综合素质档案。

2.育人为本、规范管理,推进学生工作创新发展

1)加强学工队伍建设。修订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办法》和《辅导员日常工作规范》。实施“明星辅导员培育工程”,每年选拔培养1-2名优秀辅导员参加湖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专职辅导员定级制度,完善辅导员队伍职级晋升机制,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

2)持续推进学风建设。狠抓学生课堂管理,认真落实辅导员查课听课制度,及时处置课堂违纪行为,推行“无手机课堂”。加强诚信考试管理,严肃处理考试违纪行为。完善降级试读和劝退学制度,加强对在校生的约束力,树立优良学风。不断优化“一年级引领工程”,制定早晚自习计划,规范学习、锻炼内容,加强英语、体育助教团队建设,逐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推行班主任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引领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

3)筑牢安全稳定根基。修订完善《安全稳定值班制度》、《突发情况应急处突方案》和《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实行安全工作问责制度。细化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措施,严格落实学生请销假和晚点名制度。强化打击和防范“非法校园贷”教育清查活动,重点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防火防盗防人身伤害教育。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实现心理筛查全覆盖、咨询服务全天候。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四级”机制,组织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一对一”帮助措施,定期进行回访,实时有效干预。为在校生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5)建立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置专项基金,孵化有潜力的毕业生创业项目。以校友会为纽带,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依托,积极支持在业内有声誉的创业成功校友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行帮扶引领,发挥往届校友对母校的反哺作用。建立学生创业导师制度,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创业的实际困难。

3.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办学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探索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国际性应用型人才。加强优质外教和海外人才引进,鼓励学生赴外参加暑期社会生活实践,支持优势专业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和高水平的学术论坛。

4.学校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设国学通识课程,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积极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力争有所突破。进一步深化“文理群星”品牌创建工程,逐步完善创建方案,规范活动内容,引导师生全员参与,注重全过程育人,使“文理群星”评审、表彰和宣传培育工作能够充分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以班级和社团为抓手,发挥学生专业和文艺特长,推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团队和作品,繁荣校园文化。落实共青团改革方案,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实施“青年才俊培育工程”,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校外比赛,有计划地做好学生典型选树工作。积极推进“一院一策”品牌项目培育工程。通过选树师生典型、开展创新创业、打造竞赛团队、推进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重点突破,带动学生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5.学校计划加快构建“智慧化”校园

筹集专项资金,明确组织机构、专业队伍、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先进、安全、人性化”的智慧化校园系统,实现智能化的“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建立协同移动办公系统,为广大教职工提供高效的无纸化办公平台。升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务工作事务性管理和战略性管理的有机统一,满足学校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教学工作评价、教学业绩评价、教学改革发展等需求。建立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平台,多维度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为学生提供各项业务办理窗口,涵盖迎新报到、评优评先、宿舍管理、毕业离校全过程,打造多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对学校门户网站及网站群管理体系全面改版升级。增加个性化、社交分享等用户体验,优化门户网站的视觉效果,加强网站及信息的安全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四)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严格规范地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单独成立了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为正处级单位。已经建立了由学校统一领导、教务处组织协调、各学院具体实施、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监控指导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有校领导、教务处、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参加的定期的教学例会制度,集思广益,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建立开学、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不断加强对主要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成绩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同时,学校教务处与学生处、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等部门协调配合,定期组织学生评教,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外聘教师座谈会等活动,接受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有专职教学质量监人员6人,秘书1人,专职督员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所占比例为100.00%。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500学时,校领导听课60学时,中层领导干部听课500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7533人次。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1年共有本科毕业生2178人,实际毕业人数2164人,毕业率为99.36%,学位授予率为98.38%。

(二)就业情况

学校为此建立了“领导主抓、学院主导、部门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经过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校上下的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我校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主要采取的做法有:

1. 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全员参与就业。就业工作由“一把手”主抓,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建立了由学院院长、学办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就业办工作人员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主抓、处室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2. 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建设。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拓宽市场,针对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保证就业渠道畅通。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宣讲会等形式扩大就业市场,2021年累计举办各类型线上线下招聘会8场,共有1600多家单位参与,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

3. 实时关注毕业生就业进展。每月收集报送《毕业生就业状态统计表》及每周报送的就业进展情况,将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求职动向掌握清楚。

4. 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毕业生名册,时刻关注就业情况,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指导学生积极求职。

5. 鼓励学生参加基层就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应征入伍”等工作。同时鼓励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为创业学生讲解相应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6. 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分批次对家庭困难及正常毕业生申请了一次性求职补贴。全年为2021届456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733248元。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23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22%。

七、特色发展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是一所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以经管为主干,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10年学校“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012年学校“英语”专业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湖北省教育厅授予 “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中国文化概论(英)》和《生物化学》2门课程获湖北省一流课程。学校推行按大类招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坚持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取得良好效果。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上一学年,学生获国家、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20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1项,省市级奖励136项。

学校将多措并举,积极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巩固转设成果:

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学校根据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利用新校区处于长江新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武汉新港阳逻港的区域优势,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体现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涵盖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农、医十大学科门类。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以经管为主干、以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三全育人”实践取得实效。学校持续推进“一年级引领计划”,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堂出勤管理,狠抓学风养成,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和违纪处罚教育,学生学风、考风逐年好转。学校严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规范,细化量化职责要求,切实强化辅导员“三走进” 工作意识,即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学生活动,利用网络开展宣传教育,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开展的“文理群星”系列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优秀学生和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还多措并举筑牢“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四级联动机制。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4月9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校也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办学条件有待完善;二是自有教师队伍建设有待继续加强;三是教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环节和细节上需更加完善;四是专业特色有待凝练。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办学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学校面临专业建设升级、学科建设优化、内涵机制建设系统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因此,学校将争取投资方在全方位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二)进一步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大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经费来源单一,影响力有限,在教师队伍引进和建设上有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容易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流失。为此,学校计划:

1. 每年引进一定的正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高级人才,推动学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2. 积极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通过校内外培训、老带新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支纵向专、横向宽,一专多能型的青年教师队伍。

3.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派送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挂职锻炼,并引进行业、企业前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授课,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活力,创新办学理念,从培养、选拔、考察各环节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升级管理手段,摸索高效可行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和体制。

)集中力量,将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校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专业学科分布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良好,但同时也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将侧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保障。学校秉承“融文汇理,立德树人”的校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为地方和国家发展不断输送“文以修身、理以格物”的应用型人才,力争把学校打造为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一流大学。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2.28%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543

/

114

/

职称

正高级

29

5.34%

9

7.89%

其中教授

29

5.34%

9

7.89%

副高级

125

23.02%

36

31.58%

其中副教授

77

14.18%

20

17.54%

中级

160

29.47%

48

42.11%

其中讲师

136

25.05%

18

15.79%

初级

149

27.44%

2

1.75%

其中助教

139

25.60%

1

0.88%

未评级

80

14.73%

19

16.67%

最高学位

博士

14

2.58%

13

11.40%

硕士

396

72.93%

42

36.84%

学士

80

14.73%

34

29.82%

无学位

53

9.76%

25

21.93%

年龄

35岁及以下

261

48.07%

28

24.56%

36-45岁

150

27.62%

47

41.23%

46-55岁

39

7.18%

32

28.07%

56岁及以上

93

17.13%

7

6.14%

 

 

 

 

 

 

 

(2)分专业情况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进教师

双师型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020301K

金融学

22

20.91

15

5

3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0

--

0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5

36.00

3

0

0

030101K

法学

20

45.95

14

4

3

040106

学前教育

11

66.09

11

0

0

040107

小学教育

7

48.00

7

0

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1

13.55

17

1

0

050201

英语

15

21.73

5

2

0

050204

法语

8

15.75

5

0

0

050261

翻译

5

10.80

3

1

0

050262

商务英语

6

16.00

3

0

0

050303

广告学

6

39.17

1

2

0

050304

传播学

8

25.63

4

3

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1

219.00

1

0

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5

23.04

19

6

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40.11

3

3

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

--

1

1

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0

--

0

0

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

--

0

0

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

63.40

2

1

0

080801

自动化

5

--

0

1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71.88

4

2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

--

0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5

35.60

3

0

0

100701

药学

17

13.76

9

4

0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6

107.50

6

0

0

101101

护理学

54

13.85

51

6

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

23.00

0

1

0

120202

市场营销

8

13.63

2

2

0

120204

财务管理

14

34.64

7

5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

--

1

1

0

120402

行政管理

5

21.60

2

3

1

120601

物流管理

0

--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9

8.89

6

2

0

120902

酒店管理

0

--

0

0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0

--

0

0

0

130310

动画

2

99.00

0

0

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3

24.77

7

1

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教授

副教授

中级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数量

授课教授比例(%)

020301K

金融学

22

1

100.00

3

18

2

20

0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0

0

--

0

0

0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5

0

--

1

4

0

4

1

030101K

法学

20

0

--

4

16

0

20

0

040106

学前教育

11

1

0.00

0

10

0

10

1

040107

小学教育

7

0

--

0

7

0

7

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1

3

100.00

5

22

0

21

10

050201

英语

15

2

50.00

4

8

2

9

4

050204

法语

8

0

--

1

7

0

8

0

050261

翻译

5

1

0.00

0

4

0

4

1

050262

商务英语

6

0

--

1

5

0

6

0

050303

广告学

6

0

--

2

4

0

6

0

050304

传播学

8

0

--

3

5

0

7

1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1

0

--

0

1

0

1

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5

2

0.00

1

22

1

24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0

--

4

2

0

7

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

0

--

1

1

0

2

1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0

0

--

0

0

0

0

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

0

--

1

0

0

0

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

0

--

2

3

0

3

2

080801

自动化

5

0

--

4

1

1

4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1

100.00

4

3

1

6

1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

0

--

0

0

0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5

0

--

0

5

0

4

1

100701

药学

17

1

100.00

3

13

0

16

1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6

1

100.00

0

5

0

3

3

101101

护理学

54

3

0.00

2

20

2

15

37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

0

--

0

5

0

4

1

120202

市场营销

8

1

100.00

2

5

0

8

0

120204

财务管理

14

0

--

4

8

0

10

4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

1

0.00

1

0

0

2

0

120402

行政管理

5

0

--

1

4

0

5

0

120601

物流管理

0

0

--

0

0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0

--

0

0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9

1

100.00

0

8

0

9

0

120902

酒店管理

0

0

--

0

0

0

0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0

0

--

0

0

0

0

0

130310

动画

2

0

--

0

2

0

2

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3

0

--

2

11

0

13

0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4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40

34

小学教育

会展经济与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生物技术

 

4. 全校整体生师比23.18,各专业生师比参见附表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256.95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3.79万元

 

7. 生均图书81.99

 

8. 电子图书245611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2.63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44平方米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57.45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736.71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142.03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32.39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1085。(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1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5

附表5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20301K

金融学

29.0

15.0

0.0

24.31

4

3

106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29.0

16.5

0.0

25.49

1

2

56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9.0

8.0

0.0

20.33

1

2

56

030101K

法学

33.0

5.0

0.0

23.03

3

8

139

040106

学前教育

29.0

26.0

0.0

32.93

0

8

216

040107

小学教育

29.0

8.0

0.0

23.12

0

2

56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3.0

7.0

0.0

22.6

0

2

56

050201

英语

29.0

5.0

0.0

17.44

0

2

56

050204

法语

31.0

12.0

0.0

22.4

0

2

56

050261

翻译

29.0

4.0

0.0

17.1

0

2

56

050262

商务英语

29.0

8.0

0.0

19.37

0

2

56

050303

广告学

28.0

19.0

0.0

29.01

3

3

76

050304

传播学

30.0

18.0

0.0

29.63

2

2

56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0

29.0

0.0

35.76

3

2

56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9.0

13.0

0.0

24.28

0

2

56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0

20.0

0.0

25.97

6

2

56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5.0

28.5

0.0

32.73

0

2

56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7.0

48.0

0.0

38.46

0

2

56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0

25.5

0.0

25.18

0

2

5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5.0

33.0

0.0

31.69

9

2

56

080801

自动化

29.0

53.5

0.0

42.09

0

2

56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0

40.0

0.0

38.1

3

2

56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4.0

40.0

0.0

37.21

0

2

56

081001

土木工程

26.0

16.5

0.0

23.81

4

2

56

100701

药学

34.0

8.5

0.0

23.55

12

2

56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55.0

22.0

0.0

38.69

7

2

56

101101

护理学

47.0

28.5

0.0

38.04

9

11

236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3.0

32.0

0.0

32.74

3

2

56

120202

市场营销

29.0

13.0

0.0

23.86

3

2

56

120204

财务管理

29.0

13.0

0.0

24.28

2

2

56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1.0

14.0

0.0

25.14

0

2

56

120402

行政管理

31.0

14.0

0.0

25.28

0

2

56

120601

物流管理

29.0

23.0

0.0

29.71

0

2

56

120801

电子商务

29.0

20.0

0.0

28.0

2

2

56

120901K

旅游管理

47.0

6.0

0.0

27.18

2

7

101

120902

酒店管理

45.0

8.0

0.0

28.65

0

6

10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30.0

13.0

0.0

23.5

0

2

56

130310

动画

33.0

41.5

0.0

44.21

5

2

56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3.0

42.5

0.0

43.27

4

2

56

全校校均

/

31.13

20.45

0.00

28.64

3.41

0

16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6)

附表6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时数

学分数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理论教学占比(%)

实验教学占比(%)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332.00

76.67

23.33

67.92

32.08

174.50

58.17

22.92

130310

动画

2236.00

68.52

31.48

67.08

32.92

168.50

54.30

26.1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2512.00

77.07

22.93

90.76

9.24

183.00

63.93

19.67

120902

酒店管理

2308.00

79.90

20.10

91.68

8.32

185.00

60.00

15.68

120901K

旅游管理

2436.00

75.04

24.96

93.76

6.24

195.00

56.41

19.49

120801

电子商务

2420.00

83.47

16.53

83.80

16.20

175.00

69.71

13.71

120601

物流管理

2414.00

75.06

24.94

81.86

18.14

175.00

62.29

21.14

120402

行政管理

2916.00

72.84

27.16

72.84

27.16

178.00

61.24

21.35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932.00

73.26

26.74

73.26

26.74

179.00

61.45

21.23

120204

财务管理

2372.00

77.07

22.93

88.45

11.55

173.00

63.58

19.65

120202

市场营销

2436.00

75.70

24.30

88.51

11.49

176.00

62.50

21.02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756.00

65.60

34.40

65.60

34.40

168.00

63.69

22.62

101101

护理学

2492.00

91.33

8.67

79.13

20.87

198.50

69.52

6.80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2372.00

89.21

10.79

82.21

17.79

199.00

64.32

8.04

100701

药学

2852.00

82.05

17.95

77.84

22.16

180.50

69.81

11.08

081001

土木工程

2692.00

86.33

13.67

81.28

18.72

178.50

78.15

8.96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436.00

76.35

23.65

71.26

28.74

172.00

65.12

20.93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372.00

75.72

24.28

70.15

29.85

168.00

64.29

21.43

080801

自动化

2520.00

73.65

26.35

72.06

27.94

196.00

79.34

20.6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620.00

78.63

21.37

76.64

23.36

183.00

67.21

19.13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96.00

74.48

25.52

90.80

9.20

204.50

79.95

20.0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464.00

87.66

12.34

78.17

21.83

195.00

90.26

9.74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440.00

75.41

24.59

85.57

14.43

194.00

80.67

19.3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56.00

87.17

12.83

84.04

15.96

181.00

73.76

11.33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372.00

79.76

20.24

88.53

11.47

173.00

65.90

17.34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228.00

76.30

23.70

75.76

24.24

165.00

61.82

20.00

050304

传播学

2292.00

76.27

23.73

79.49

20.51

162.00

64.81

20.99

050303

广告学

2212.00

76.13

23.87

83.36

16.64

162.00

62.35

20.37

050262

商务英语

3236.00

80.22

19.78

76.76

5.90

191.00

73.82

10.99

050261

翻译

2692.00

89.90

10.10

95.25

4.75

193.00

76.17

8.81

050204

法语

2644.00

81.85

18.15

90.62

8.62

192.00

68.23

15.63

050201

英语

2724.00

88.25

11.75

94.71

5.29

195.00

74.87

10.26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836.00

77.15

22.85

77.15

22.85

177.00

71.19

9.04

040107

小学教育

2878.00

68.66

31.34

68.80

28.28

160.00

65.63

16.25

040106

学前教育

2740.00

65.40

34.60

65.40

34.60

167.00

63.47

19.16

030101K

法学

2180.00

90.46

9.54

93.21

6.79

165.00

72.12

7.88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972.00

75.84

24.16

75.84

8.55

182.00

65.38

18.68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2476.00

86.19

13.81

86.19

13.81

178.50

61.34

22.41

020301K

金融学

2972.00

73.96

26.04

73.96

26.04

181.00

59.94

24.03

全校校均

/

2565.03

78.47

21.53

80.29

18.58

180.09

67.59

16.89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50.0%各专业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参见附表3。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2.49%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5。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9.36%,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7。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301K

金融学

191

186

97.38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93

90

96.77

030101K

法学

156

156

100.00

040106

学前教育

126

126

100.0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9

98

98.99

050201

英语

118

118

100.00

050204

法语

42

42

100.00

050261

翻译

34

34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47

47

100.00

050303

广告学

48

48

100.00

050304

传播学

40

40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4

44

100.0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01

100

99.0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7

97

100.0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

8

100.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3

43

100.00

080801

自动化

22

22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1

119

98.35

081001

土木工程

57

57

100.00

100701

药学

38

38

100.00

101101

护理学

189

189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6

26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53

53

100.00

120204

财务管理

156

155

99.36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6

36

100.00

120801

电子商务

41

41

100.00

120901K

旅游管理

31

31

100.00

120902

酒店管理

28

28

100.00

130310

动画

32

32

100.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1

60

98.36

全校整体

/

2178

2164

99.36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8.38%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8。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301K

金融学

186

180

96.7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90

87

96.67

030101K

法学

156

155

99.36

040106

学前教育

126

126

100.0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8

96

97.96

050201

英语

118

116

98.31

050204

法语

42

40

95.24

050261

翻译

34

34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47

47

100.00

050303

广告学

48

48

100.00

050304

传播学

40

39

97.5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4

44

100.0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00

98

98.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7

93

95.88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

7

87.5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3

43

100.00

080801

自动化

22

22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9

116

97.48

081001

土木工程

57

57

100.00

100701

药学

38

38

100.00

101101

护理学

189

188

99.47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6

26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53

52

98.11

120204

财务管理

155

153

98.71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6

35

97.22

120801

电子商务

41

41

100.00

120901K

旅游管理

31

31

100.00

120902

酒店管理

28

27

96.43

130310

动画

32

32

100.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0

58

96.67

全校整体

/

2164

2129

98.38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4.31%,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附表9

附表9 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20301K

金融学

186

152

81.72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90

73

81.11

030101K

法学

156

108

69.23

040106

学前教育

126

98

77.78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8

59

60.20

050201

英语

118

85

72.03

050204

法语

42

34

80.95

050261

翻译

34

24

70.59

050262

商务英语

47

29

61.70

050303

广告学

48

39

81.25

050304

传播学

40

32

8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4

34

77.27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00

66

66.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7

70

72.16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

6

75.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3

37

86.05

080801

自动化

22

20

90.9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9

101

84.87

081001

土木工程

57

42

73.68

100701

药学

38

32

84.21

101101

护理学

189

146

77.2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6

24

92.31

120202

市场营销

53

42

79.25

120204

财务管理

155

85

54.84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6

29

80.56

120801

电子商务

41

25

60.98

120901K

旅游管理

31

20

64.52

120902

酒店管理

28

20

71.43

130310

动画

32

30

93.75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0

46

76.67

全校整体

/

2164

1608

74.31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76.03%,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10。

附表10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301K

金融学

390

301

77.18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68

132

78.57

030101K

法学

668

514

76.95

040106

学前教育

649

514

79.2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12

272

87.18

050204

法语

118

90

76.27

050303

广告学

191

164

85.86

071102

应用心理学

424

302

71.2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89

186

64.3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62

143

54.58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68

288

61.54

081001

土木工程

155

94

60.65

100701

药学

183

158

86.34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514

321

62.45

101101

护理学

664

473

71.2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6

79

74.53

120202

市场营销

96

86

89.58

120204

财务管理

432

307

71.06

120901K

旅游管理

79

69

87.34

130310

动画

127

94

74.0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19

173

79.00

全校整体

/

7684

5842

76.03

24.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调查方法与结果)

2021年5月,学校接到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转发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函,要求学校作为第三轮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湖北省样本高校参与相关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6月前按照有关工作要求随机抽取了140名学生和50名教师参与了相关问卷调查。

目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诺可供后续使用的原始数据尚未返给学校,后期会在相关工作群内进行通知。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为了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企业用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更合理设置专业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就业办通过对100余家用人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会组织工作及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政治素质较高、有礼貌、有一定专业功底。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有很多都将成长为基层单位的业务能手和业务骨干。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对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评价中,大都认为在政治理论、基本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比较好;在基本能力素养的评价中,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强;在对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评价方面,认为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服从组织安排、抗压能力较强。

部分用人单位指出,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招聘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不仅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部分用人单位希望我校能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领导能力、开拓精神、服务意识与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二、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教育体制较完善,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思想比较积极上进,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较快熟悉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同时也对我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以下宝贵意见:

1. 学校应多了解社会需求,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学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应当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改变专业设置,增加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减少不好就业的专业。

2.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求职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要让学生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的步入职场,特别要有基层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1.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更要着眼于学生成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上来,确保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2. 加强实践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效果,当前要特别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成长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胜海大道1号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
招生热线:027-61818596,84251595

联系电话(信访投诉):027-65357088

校长信箱:whwlxyxzxx@whwl.edu.cn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_[Welcome]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鄂   ICP备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抖音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