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指南
(一)健康监测
个人应加强自我健康监测,通过班级疫情日报告及时进行“健康状况填报”。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特别是近14天内有境内疫情流行地区、有病例报告的社区、境外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员,或与以上国家、地区或社区人员有过接触史的人员,要立即避开他人,正确戴口罩,向当地村(居)委会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并按要求就医。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问诊或社区工作人员的询问,如实提供个人旅行史或可疑暴露史。
(二)日常行为
戴口罩。到教室、办公室、会议室、食堂、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厢式电梯,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戴口罩。日常注意手部卫生,佩戴和摘下口罩时,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可适时更换,如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口罩有使用周期,一旦被汗浸湿就要更换,否则无法有效预防新冠病毒,可多备几个口罩,以便及时更换。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等),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护理患者前后,接触动物后等情况下要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不确定手是否清洁完毕时,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
讲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如果临时找不到手帕或纸巾,可用手肘的衣袖内侧来代替手捂住口鼻,弯曲手肘后,再靠近口鼻。使用后的纸巾要丢到垃圾桶里。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说话时语音不要过大,避免唾沫横飞。
不聚集。避免去封闭、空气不流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聚集、不串门。如需外出,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车、乘坐私家车。
非必要不出校。在校学生采用审批制出校门。
打疫苗。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同学,积极主动参与疫苗接种,共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已经接种疫苗的同学,也不能放松警惕。
谨慎接触动物。健康状况不明、来源不明的动物或在个人未防护的情况下均不可接触。
场所指南
遵从各类场所管理规定。
1.常通风。每天早、中、晚应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
2.一米距。在进行社交活动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近距离面对面大声交谈。
3.教学、办公场所
非因教学或经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使用教学场所。教学电脑公用后,鼠标、键盘用75%酒精棉片擦拭消毒。办公电脑尽量不公用,传递纸质文件前后需洗手。
4.宿舍区
严格楼栋值班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行宿舍晚点名制度。定期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每日进行楼栋卫生消毒。
不聚集、不串门,谢绝访客,严禁自行在校外租房。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5.食堂、餐厅
饭前洗手,错峰就餐;保持间距,有序进餐;分散就座,减少交流;鼓励自带餐具、打包带走。
6.图书馆
增加座位间距,人员间隔至少一米。提倡使用电子书刊,减少纸质书刊借阅。
7.超市、银行等
做好购物计划,减少购物次数,缩短选购时间。排队等候,保持
间距,避免扎堆,减少交流。提倡电子支付,戴一次性手套。
8.消毒处理
保管好防疫物资,避免误食、灼伤、着火。办公用品(桌、椅、文具、电脑、鼠标、键盘等)表面,个人物品(手机、钥匙、耳机、钱包、水杯等),推荐使用75%酒精每天擦拭消毒。禁止用扫帚干扫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 L 的“84”消毒液拖拭消毒。
活动指南
9.教学运行
课堂面授时,保持间距,尽量避免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不聚集、不等候。
10.体育运动
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室外运动:选择空旷场地,分散式锻炼。室内运动:进出体育场馆避免扎堆,不在场馆举行聚集性活动。
11.会议及活动
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确需举行,经上一级主管负责人批准,安排空间宽裕的场所,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人员间隔1米以上,保持会场通风。提倡线上开会。
12.校园快递和外卖
减少网购次数,选择无接触取件。去除快递外包装后立即洗手,网购物品包装应擦拭消毒。禁止校外外卖进入校园。
心理调适
13.积极应对学业、情感、人际等现实困难和心理困扰,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QQ:76706802
预约地点:5-424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8:00
14.师生应相互监督,如出现如下可疑症状:发热、干咳、乏力、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患者应迅速联系医护人员并向辅导员报告相关情况,患者应听从指引就诊。
15.无上述可疑症状的其他疾病,可直接到校医务室就诊。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疫情全部解除后自动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