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吗?”
“这么粗的针孔,当然疼啊。”
“那为什么还去呢?”
“我们只是献血,但有人因此可以保住生命。”
两个生日,同一件事
2017年6月20日,是谢昊男的18周岁生日。这天上午,他去区武装部进行了兵役登记,领取了兵役登记证。当日下午,他去闽东广场的爱心献血车捐献了400ml全血。无独有偶,2020年6月15日,崔佳松选择在20岁生日这天,去到唐山市路南区的采血车,同样是捐献了400ml全血。二人各自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本无偿献血证。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个不同的人前后跨越了三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呢?
回忆起18岁生日的那个遥远下午,谢昊男显得有些沉默:
“已经过去快四年了,时间真快。”
“在十八岁生日这天献血,就跟十八岁就去当兵一样,是我一直计划的事。中国法定献血年龄就是十八周岁,也就是说,在十八岁生日这一天去献血,是法律正式允许我能够献血的一天。”
“我从那时就希望献血这件事我能一直坚持下去,后来十八岁之后的每一年生日,我都会抽时间去当地的献血地点进行献血,即使是在部队,我也会请假外出献血,这对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生日纪念。因为我认为那时年纪尚小的我能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的事情很少。所以献血和我去部队服役报效祖国是一件事,都是一种奉献。”
“在我部队新兵连的主楼上的四个字我一直记得,那四个字是‘甘于奉献’。甘于奉献,多么有趣,奉献是一种甘心,我既为人人,人人亦为我。我有时候觉得这个社会无私的人太少,既然觉得太少,自己就要去做无私的那一个,我们的社会也会温暖一点。”
崔佳松谈到自己的第一次献血经历时说道:
“2019年上大一的时候认识了谢昊男同学,那时候他就常去献血,我也听说了他第一次生日献血的经历。我很认同他的价值观,而且早些时候我其实也很想去献血了,后来身边有了他这个献血经验丰富的同学,得到了鼓励。于是自己也计划在二十岁这一天第一次献了血。”
“这种仪式感给我的感觉真的很好,我现在也养成了献血习惯,这种为他人付出的奉献,同样给了我积极反馈,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无偿献血,我能你也能!
一晃三年多过去,谢昊男已从部队退役,无偿献血次数也已达27次之多。但即便是27次,他坦诚地说道:“每次面对抽血的针管,心里也依然会发毛,哈哈哈哈哈哈。"扎针有时候像抽奖,运气好没感觉,运气不好就很疼。但是不管有多疼,那一点疼痛感在拯救生命这件事面前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献血奉献社会,温暖你我
讲述自己献血经历的同时,两人都给献血前的准备和事后的注意事项提供了自己的经验“献血前要保持充足睡眠和心情舒畅,不要饮酒和吃油腻的食物。献完血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熬夜和喝酒,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以支撑血液再生和循环。”“献血可以督促我们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多运动,少当肥宅,不然献血的时候血常规是会不合格的。”
传播正能量,带动你我他
他们两位表示,只要有条件有时间他们就会去到献血点,参与无偿献血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私底下的谢昊男不仅参与无偿献血,还时常抽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在部队的时候他就动员了一些战友一起去献血,来到学校以后,也有很多同学愿意跟他一块去,其中个别也养成了献血的习惯。崔佳松也在日常生活中带动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前前后后已经带动了五个人加入献血行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每一个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群体的人,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与爱心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在使别人幸福的时候,也在幸福着自己。一个无偿献血者不仅仅是献出了有限的血液,不光是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崔佳松、谢昊男他们这样的献血者也希望通过大学生的行动,将爱心更广泛的传播,让社会充满奉献,充满爱心。
在无偿献血的群体中,大学生永远都是无法忽略的一抹色彩。他们年轻蓬勃有朝气,他们善良温暖有爱心。或许在第一次撸起袖子的时候,他们会紧张、害怕,但正是有人秉持着这种无畏疼痛,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温暖可期。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人文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谢昊男、崔佳松,再次用行动证明,青春无敌、有爱心的你,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