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在湖北工业大学落幕,188个项目的名次及奖项各自“名花有主”,复赛获奖名单也正式公布。我校人文艺术学院选送的项目《“一日耕食”多规模大余湾品牌》荣获创意组铜奖。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铜奖名单
我校人文艺术学院《“一日耕食”多规模大余湾品牌》项目团队由学院吴聪和鄢婷两位副院长亲自悉心指导,新闻传播系余俊湲老师、郭豫茜老师和毛蓉老师担任项目专业顾问。团队成员分别是17级网络与新媒体班谭缘、18级网络与新媒体1班唐露露、17级视觉传达1班李敏与17级视觉传达2班吴博,整个团队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准以及较强的创新创意和动手实践能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一日耕食”项目是借网络综艺宣传武汉黄陂大余湾的多模式经营地方品牌,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将大余湾景区打造成一个网红打卡地点,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最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队员唐露露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学生,应该自觉响应国家号召。作为一个媒体专业的大学生,则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小康。她和她的队友们希望可以通过《“一日耕食”多规模大余湾品牌》项目来帮助实现贫困地区的人实现“一日耕食,一日三餐,餐餐有肉”。
从每天一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开始,在无数的思想火花碰撞中确定要做的主题,通过不断的打磨与改进,她们做大量的前期调研。谭缘说到,“光是往届获奖作品,我们就研究了超过四百份。”从确定基调,开展制作计划。她们一路通过初选,经过校赛,最终出现在了省赛的大舞台上。
据队长谭缘介绍,从了解策略单到完成作品他们总共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他们也经历了从迷茫无助到坚定不移。因为疫情原因,他们团队的成员以及老师每天只能通过腾讯会议沟通进度,比赛周期间,大家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花费在了作品创作上。
因为疫情,所有的合作过程只能在网络上进行
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吴聪以及其他指导老师给予了项目团队大力支持,不仅为团队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经验以及指导方法,对于他们主题的确立、方案的构思等也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让作品整体的呈现得以更加丰满更加生动。俊湲老师在她们的文案策划上提供了许多经验,从主题的确立到文案的构思,余老师也是一直陪伴在一旁,一起商量方案,一起解决困难。
当谈到谭缘他们四人的时候,指导老师余俊湲说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的审美水准都非常高,而且沟通能力很强,有问题及时反馈,小组合作效率很高。”
在谈到比赛过程时,她提出小组成员每天中午头脑风暴讨论一个小时,在腾讯会议上视频沟通。她没有强制大家每次必须参加,但是每个人从未缺席过。
最后,谭缘借用了一句话留给自己的队员和那段一起努力的时光:“学会用行动战胜困难,提升自我,实现目标,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好人生的行动派。”
学校一向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成长。随着人文艺术学院“一人一案”教改的推进,更是有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利推进了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希望能有更多的队伍参与进来,勇敢挑战自己,在比赛中成长!